「自己的午餐自己種(Grow Your Lunch)!」這是美國舊金山熱血教師班傑明艾康(Benjamin Eichorn)的超級計畫,他要發展出實踐「可食校園」理想的教材,讓每個想在校區設立菜園的學校、教學生種菜的老師、帶孩子重拾田園的家長,都可以按圖索驥,讓田園變成教室。
這是他的「美國夢」。實踐夢想,需要資金,艾康拍了一支短片,放上「群眾募資」平台,尋求網友支持。令人吃驚的是,原本設定的目標是六千五百美元(約新台幣十九萬五千元),但不到一個月,募款竟然突破百分之兩百,募到一萬三千五百卅美元。
艾康開心地說,他會儘快完成一步一步教人如何在校園、後院、社區空地自種食物的手冊,放上網路供人免費下載。
艾康曾在加州柏克萊的「可食校園計畫(Edible Schoolyard Project)」擔任教師,如今他成立的公司協助卅五所加州的小學及多所中學發展適合的教學花園,包括了菜園、果園、環形戶外教室、溫室、雞舍、堆肥場及工具間。五年來,他協助發展食育的學校約有百所,觸及學生多達四萬人。
「我們的祖父母知道如何種植、及他們的食物來自何方,但這樣的文化逐漸流失;孩子只喜歡漢堡、薯條。我希望能協助孩子們重拾飲食、農業文化,並展開與土地的對話。」艾康說:「最健康、味美價廉的食物,就在你自己耕種的花園裡。」
但他發現,許多老師自己也不懂得植物與農事,雖然贊同「可食校園」的精神,卻無從下手。艾康決定募資寫教材,並成立農事諮詢社會企業,致力教導如何把田園當教室,協助大家自耕自食。如同他在吉安尼尼中學所播下的農學沃土。
吉安尼尼中學是舊金山灣區規模最大的中學,教生物的強生老師帶著七年級的廿三位學生來到戶外教室上「生活科學」課。學生分成三組,一組要採收甘藍、櫻桃蘿蔔、花椰菜、豆子及洋蔥,並製作沙拉;另一組要修補上次風災中受損的披薩烤窯;還有一組鋸削用於覆蓋果園土壤的木屑。
艾康戴著棒球帽,身著格子襯杉及牛仔褲,腰間掛著園藝工具組,跪在泥地上教學生辨識哪些蔬菜已經成熟,適合採收。他伸手一捻,幾片嫩葉收在掌中。學生們也依樣畫葫蘆,四散在加州陽光中,採收去了。
其實,生在農家的艾康原本也對農事疏離,直到他到古巴哈瓦那上大學,修習「都市農耕」。因為禁運制裁的歷史因素,古巴成為世上最能善於利用土地、在都市種植食物的綠色國度。
艾康撰寫了「可食校園與學業成就」的論文,證實在菜園中融合各科教學的成果,他也樂意在回美國後成為「可食校園」的熱情傳教士。「自己的午餐自己種」計畫也得到名廚、有機教母艾莉絲‧華特絲的背書。
以吉安尼尼中學為例,艾康說,當初建造這座可食花園,花了約新台幣四百多萬元的經費,但艾康說,如果不設「無障礙設施」的話,成本可以縮減至七十五萬元。學校每兩周在花園舉辦一次工作聚會,歡迎所有教職員及家長參加,增加參與感。許多家長捐經費,也捐種子、工具,是吉安尼尼中學食育課程成功不可或缺的關鍵。
十三歲的男孩、女孩在加州陽光下勞動了一個小時後,享受成果的時刻到來。艾康教他們用鹽、橄欖油及醋製作沙拉醬汁,拌在剛採下的生菜及莓果上,上面還灑了幾朵紫色的琉璃苣小花,煞是好看。
坐下來分享沙拉時,班傑明要同學們向台灣來的聯合報系採訪團隊分享一下他們從這堂課學到的經驗。「別怕把自己弄髒!」不止一位學生說。「記得要玩得開心一點。」很多人都點頭表示同意。「一定要養幾隻雞,牠們好可愛,又好好玩。」全班都笑了。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