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七月推出「飲食革命II─食物零浪費」系列報導,點出台灣食物供應鏈的食物耗損,並提出解決之道。半年後檢視,不論是政府帶頭或民間自發,邁向「食物零浪費」已是進行式。苗栗市北苗市場愛心食材交流平台,每天上午十一點廿分造成市場「騷動」,一些攤商陸續到平台「交貨」,王姓菜攤只要當天沒有賣完的蔬菜,全部都會拿到愛心食材交流平台,他說,顧客要的是新鮮,食材不浪費,還可以幫人,一點都不覺可惜。
今、明兩日,願景工程推出「舞春.惜食」專題,盤點台灣可喜的改變。「舞春」是台語「有餘」的諧音。古早祈願食物都能「舞春」,是匱乏年代的最大想望;而今過度飽足,是當代飲食問題之弊,已到了「討債(浪費)」地步。為扭轉對食物的「討債」,讓「舞春」變成對食物的珍重,今明分別報導政府作為、民間創意,讓剩食成為別人的盛食。
類似場景也在頭份市中華市場,苗栗縣政府回應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飲食革命:食物零浪費」系列專題,運用公益彩券盈餘分配款,今年十月廿二日試辦,十一月十四日在北苗市場、中華市場及竹南鎮第二市場啟動愛心食材交流平台,擺設熟食與蔬果的保麗龍箱,及生鮮肉品冰箱,交由社區關懷據點、社福機構取用。
早市的生意告一段落,苗栗市公所清潔隊清潔車十一點廿分一撤,攤商整理物資集中到愛心食材交流平台,王姓菜攤沒有賣出的蔬菜,還有詹姓豆製食品攤只要還有豆腐,一定都拿出來。
「真的還可以吃!」王姓、詹姓攤販異口同聲,可能因賣相差等因素賣不出,如果隔天再賣,蔬菜、豆腐比較不新鮮,當天食用或是妥善保存,安全不會有問題。
頭份市中華市場自治委員會長黃兆龍說,他在市場賣肉品四十多年,以前若有食材賣剩,大多擺冰庫,他想著不如捐出,每月定期送往教養院,供弱勢院生加菜享用,愛心食材交流平台「這樣很好」,能集結更多攤商心意。
黃兆龍表示,有些食材其實都還新鮮,但當天賣不完,丟掉又可惜,不如讓需要的單位或社區能取用,他也提到,目前中華市場內外攤商共三百多家,雖然響應的攤商不算太多,但自治會將會持續宣導,盼更多攤商加入愛心行列。
苗栗市勝利社區關懷據點每周三上午十一點半到北苗市場愛心食材交流平台取用,回去整理後煮食加菜,據點人員相當滿意,他們說,縣府財政困難,很多補助縮水,愛心食材交流平台不無小補,目前也沒有發現不堪食用的物資。
竹南鎮第二市場愛心食材交流平台一開始攤商反應熱烈,但近來集中到平台的物資冷清,部分據點因此不到平台取用,縣政府社會處研擬提高攤商配合意願對策。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