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飲食革命 舞春.惜食/回響
食材不浪費 台中六公有市場加入「愛心食材交流平台」
  • 標準
  • sdg

食材不浪費 台中六公有市場加入「愛心食材交流平台」

2018-06-17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七月推出「飲食革命II─食物零浪費」系列報導,點出台灣食物供應鏈的食物耗損,並提出解決之道。半年後檢視,不論是政府帶頭或民間自發,邁向「食物零浪費」已是進行式。台中市目前有六個公有市場加入「愛心食材交流平台」, 每天攤商剩下的蔬菜、水果、肉類,給社區關懷據點,讓志工煮成菜餚,平均每個月全市可累積1000公斤食材、服務4000多人次,累積一年下來超過上萬名長輩受惠,食材既不浪費,志工透過巧手烹調,製作成午餐熱食,一舉兩得。

今、明兩日,願景工程推出「舞春.惜食」專題,盤點台灣可喜的改變。「舞春」是台語「有餘」的諧音。古早祈願食物都能「舞春」,是匱乏年代的最大想望;而今過度飽足,是當代飲食問題之弊,已到了「討債(浪費)」地步。為扭轉對食物的「討債」,讓「舞春」變成對食物的珍重,今明分別報導政府作為、民間創意,讓剩食成為別人的盛食。

台中市經發局長呂曜志指出,目前有霧峰、豐原第一、福安、太平、梧棲第一、豐原果菜批發市場接力響應,山、海、屯、市區都有市場加入,有意透過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把這個模式推廣到其他縣市。

以豐原果菜批發市場為例,每個月可募集300到500公斤蔬果,市場有專人服務、篩選讓長輩吃得安心安全,市場攤商們對弱勢照顧非常踴躍,樂意付出,以往賣不完或賣相不佳的蔬果,只能回收給廚餘業者或直接丟掉,現在能發揮「剩食精神」。

目前台中市響應的市場,根據剩食量搭配社區關懷據點數量,豐原果菜批發市場供應最多,每天有10多個據點加菜,霧峰、太平、梧棲大約1至3個據點不等。

據點志工說,這樣的結合非常完美,早市周轉率高,當天食材當天消化,以往只供應3菜1湯,現在可以增加到4菜或有水果。今年中元節普渡期間,霧峰公有市場的攤商送給據點整隻完整的烤鴨,讓長輩加菜;梧棲地區也有市場的豆花攤商主動響應,三不五時提供上百碗豆花,「甜」滿長輩的心。

本身是豬肉攤商的市場自治會長蔡進旺說,市場管理員先發問卷了解攤商們意願,結果獲得全數響應,大家每天上午10許早市結束後,都會主動捐出一些食材,蔬菜、肉類樣樣不缺,很多都還是全新的食材。

食材集中後,太平中興社區發展協會志工會主動拿回去,每周一、三、五煮給當地的獨居老人等弱勢享用。里長林阿爐說,以往雖有心想照顧里內的獨居老人等弱勢,但總感覺資源有限,力不從心,自從有了市場攤商們的愛心,大家感覺更有能力了。

一位女志工說,他們拿回了食材會加以分類、清洗,有些已枯萎菜的則還可做肥料,用途很多,志工裡還有是廚師出身的,做出的菜大家都稱讚。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