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天然有機、無添加的浪潮下,有些消費者對食品添加物避之唯恐不及。但台大醫學院毒理所副教授姜至剛反問:「你有沒有想過,沒有食品添加物的世界會長什麼樣子?」
也是台大血液淨化科主治醫師的姜至剛舉例,香腸如果沒有添加亞硝酸鹽,顏色就不再是討喜的紅色,更可能產生致命的肉毒桿菌。「我們吃東西總希望色香味俱全,而有些食品添加物具有調味、調色等功能,已經和人類的食物文化、情感連結在一起了。」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指出,比起食品添加物的風險,民眾更該擔心的是高糖、高鹽、高油飲食,這才是飲食中的健康殺手。
姜至剛說,大眾需注意的是違法使用未核准的食品添加物,例如潤餅皮加工業用吊白塊來增白防腐、鹼粽或摃丸用硼砂來增加口感彈性,這類添加物本不該用在食品上,這才是該擔心的。
若真的擔心吃進食品添加物,姜至剛說,就謹守「吃原形」原則,吃牛肉就選牛排而非漢堡、吃水果而非喝果汁,如此一來接觸的食品添加物會少很多。
姜至剛也說,法規規定,每種食品添加物使用的量有其限制,只要不極端攝取某特定食物,均衡飲食之下,食品添加物是沒有問題的。
相較食品添加物,姜至剛更在乎糖分攝取。「大家要多注意自由糖(free sugar,或稱游離糖)」,是食品和飲料業者在加工時加入的醣類。人體吸收自由糖很快,直接進入細胞,快速產生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反過來攻擊細胞的組織、使細胞受損。長期攝取過多,對胰島素分泌、腎臟等器官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每天攝取的糖不可超過二十五克。超市一罐小小優酪乳含糖量達十幾克,更遑論手搖杯的全糖飲料,姜至剛說,現在他喝飲料幾乎都選無糖,做菜也盡量不加糖,讓攝取的糖分降到最低。
【相關閱讀】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