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飲食革命 美味的代價
生乳收購 納動物福利標準
  • 標準
  • sdg

生乳收購 納動物福利標準

2019-10-02 聯合報/記者郭琇真/專題報導

相較蛋雞和豬隻,台灣目前還沒有一套官方認可的牛隻友善生產規範,在國際趨勢和動保團體倡議下,農委會預計明年推出,草案目前規畫中。

面對政府的決定,產業團體表態樂觀其成,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祕書長吳進隆說,因為乳牛的生產和動物福利息息相關,對酪農來說,牛隻是重要的財產,酪農當然贊成提升環境;只是,制定的標準需考量台灣環境的客觀條件,不能一味複製歐洲規範。

他舉例,台灣乳牛每隻活動空間平均約在5至7平方公尺,相較歐洲設有放牧區,台灣土地難取得,台灣土地原本就難取得,草案標準應考慮現況,以現行酪農業75%能達標為基礎,協會願意輔導其他的1/4乳牛場,「甚至會鼓勵離牧」。他說,漸進式推動才能讓整個產業有調適期。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則認為,要制定有意義的指南,監控指標是關鍵。舉例來說,牛一天喝多少水、移動多少步伐、臥躺時間多長等,都影響著牛的健康程度,透過數據監控來分析行為,再加上畜舍設計、環境空調、乳牛營養學等專家合作,指南的規範會更符合第一線狀況。

神農獎酪農顏志輝表示,過去酪農只專注生產,交牛奶給收購的乳品廠,在消費者心中,酪農和鮮奶商品之間是沒有連結的,市面上單一牧場乳源的產品也較少,多半是收購來的牛奶混合上市。

顏志輝對自己的乳品有信心,已經營自有品牌20年。他說,近年食安事件的影響之下,消費者會注意乳品的品牌、甚至是來自哪家牧場;台灣正走向日本乳業的趨勢,各式小農品牌林立,彼此良性競爭,這是好的現象。

顏志輝說,現在出來發展品牌的酪農得十八般武藝都精通:從原料、加工、運輸,到鮮乳上架,樣樣都要學,「是用生命在維護鮮奶品質」;未來政府若提出乳牛的動物福利規範,會提升飼養環境及技術,市場會更競爭,對消費者、酪農業都是好事。

但是,酪農改變,通路及消費者也都要相應改變才能翻轉產業鏈。顏志輝表示,通路賣場應該讓鮮奶產品分級擺放,透過櫃位,讓消費者知道哪些是符合友善規範的產品,保證買到的是優質乳品。讓消費者能簡易地分辨與支持,是重要關鍵。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認為,台灣牛奶收購分五級,收購生乳的乳品廠是依照政府制定的「體細胞」和「生菌數」標準,進行評價,標準太單一;未來應思考納入動物福利指標,如牛隻乳房炎、跛足發生率,建立「分級收購」制度,如此酪農會更有誘因前進,創造產業善的循環。

看更多報導:

農場動物的眼淚 餐桌美味背後的飼養悲歌明日餐桌 好食市集【圖文故事】格子籠雞的悲鳴:A4空間活一生 牠們淪為產蛋機器【圖文故事】囚禁牢籠的母豬:鐵欄圈出的世界 牠們連翻身都無法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