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女強,則國強
我們這屆中年婦女,還有什麼事沒看透?
以往,女人是一種喜歡追求「安全感」的物種,總是渴望從男人和身邊朋友身上獲取安全感。如今這屆女性,尤以中年女性為甚,則是一種善於給他人製造安全感的物種,且一名女性創造出來的「安全指數」與年齡成正比。
這種安全指數是數據化的,是具有藥用價值的,能治病。不僅能解決生理不適,還能去心病,給人以信賴、甚至信念的力量。
前面提到過我的好朋友稀飯,她是一個如同哆啦A夢一般的存在。哆啦A夢的意義何在呢?即使在飛機上,她的包裡也能掏出幾乎所有你急需的東西,除了全套文具、各色針線、口罩、眼罩、膠帶、耳塞、地圖、零食、毯子、拖鞋、N次貼、計算機,還有各種各樣的藥……
稀飯的藥包裡粗略估計有十幾種藥,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跨國搬家。如果正巧我胃不舒服,她總能意外地救我一命。
其實,以往帶孩子出行的時候,我也是這麼周全的,大包小包,各種應急備案,退燒藥、OK繃,能想到的都帶上,總有一種「意外妄想」。而現在自己出門,卻很馬虎,兩手空空,啥都不帶。
稀飯給我們做了好榜樣:我們已經過了「光顧著孩子」的年紀,從此以後,也要開始顧自己了,逐漸從小藥罐子變成大藥罐子,以後出門要帶的東西和藥品將愈來愈多。
仔細想想,我身邊很多中年女性還真是這樣的,已經養成了拯救世界的習慣,相當周全妥帖,比如包裡總能隨時拿出衛生棉,解救身邊的姊妹。
出門在外,和中年婦女為伍總是安全感更強一些的,因為她們經驗足、心細、周全、踏實,她們的哆啦A夢口袋是世界級文化遺產,有時更是救命稻草。
更優質的中年婦女,不僅保持軍需充足,技術能力也是一流的,隨時隨地能拉出來上前線。就比如前陣子到澳洲凱恩斯出差的幾天,身邊這位優秀的中年婦女小助理,完成了全套臨時賦予的任務:能開右駕車,會付停車費,能買菜,能烹飪,能規劃日程,能策劃活動,懂攝影,會P圖,善於穿搭指導,會挑口紅色號……我認為,出門在外什麼都可以不帶,只要帶一枚靠譜的中年婦女,一切都搞定了。
至於為什麼年輕的就不行呢?事情是這樣的,自從上次一個二十二歲的妹子吵著要給我化煙燻妝,並且給我配了鬆糕底的女僕鞋,遭到我反對之後,我被她認定為「古板落伍僵化」,我只能說,我離年輕有點遠了。
中年婦女最好的夥伴,一定是中年婦女。
今年夏天,應澳洲昆士蘭旅遊局的邀請,我和幾位自媒體部落客一起到凱恩斯做一個短期訪問。剛到凱恩斯的第一天,一個同行的九五年的妹子找我求助,「小姊姊,我就帶了一張金融信用卡,結果刷不了,取錢也取不出,現在身無分文,卡也不能用,你能不能借我點錢?」
第一,你出國這麼多天居然只帶一張卡;第二,你出國竟然不準備足夠的現金……(我們中年婦女是沒有這種勇氣的!)
然而,中年婦女天生有一種悲天憫人的特質,看到妹子這麼慘,怕她餓死,我義無反顧答應了。然後妹子說:「小姊姊,你先刷信用卡幫我把兩個GUCCI包包的錢付掉吧。」
小姊姊我目瞪口呆,小妹妹海外賒帳買奢侈品的故事有點超乎我的想像力,遠遠大過了「借錢解決溫飽」的滿足感。
年輕人的行動能力是極強的,小妹妹快速找到了我這個「付款人」以及一個當地「免稅品擔保人」,我們兩張卡一刷,小妹妹一分錢沒掏就拎著兩個包包走了。
大妹子,你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啊……
據我所知,大多數中年婦女一般不大會沒事花五位數的銀子買兩個豆腐塊一樣的小包。我們要買就買大的,畢竟裡面要裝得下藥。
一場慷慨解囊的相助,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和年輕人在一起,真的只能感受刺激和玄幻,得不了安全感。
說到買包包這件事,又是我們中年婦女的一段佳話。
每個女人都有一段或長或短的「迷戀包包」的歲月,而大多數女人的這段歲月都集中在「買不起包包」的時間段。愈是買不起,愈是想要買。誰沒有幾個透支了幾個月薪水買來的奢侈品?
到了某個年紀,追求的東西不一樣了,買包包的熱情也就降低了。如果一個中年婦女依然和年輕時一樣在追求包包,那只有兩種可能:一、這麼多年來,她沒有產生新的追求;二、錢太多了,沒其他東西可買。
如今愈來愈多的中年婦女,出門在外都入鄉隨俗了。比如我吧,雖然腰纏萬貫,財務自由,溫飽沒問題,但也和身邊眾多不再追求那些物質層面的女性朋友一樣,已經達到了更高精神追求的境界水準,遠遠脫離物質炫耀,不再是一身價格昂貴、效果卻很cheap的行頭。然而,我們卻可能會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花三百多塊美金買一個全牛皮無logo大黑包,裝得下奶粉尿片止痛藥,真正做到了「低調的奢華」,至少每次有人問起來,都可以暗自竊喜地給他講述在紐約買包包前後的一連串故事。
這是中年婦女的智慧。
我發現,如今的中年婦女有一大特點,就是看得透。就憑這一點,走到國際上都能走路帶風。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中年老母心靈雞湯喝得多+各種婚姻指南看得多+在帶孩子的路上經歷的坑坑洞洞夠多。
她們尤其善於用哲學思辨的方式啟發年輕人,動不動出來一套處世理論,時不時地出口成章。如果來個以「婚姻家庭與育兒」為主題的世界巡迴演講,我想絕大多數中年婦女都會張口就來,毫無壓力。
中年婦女對社會的作用,主要還是哲學方面的。
前些天和幾個年輕女孩聊天,她們說到和自己的男朋友相處的困惑,大家都說「不敢早早結婚」,理由是「想要獨立的生活」。
她們你一言我一語,好像很有共鳴,自我感覺很有道理的樣子。
中年婦女我實在聽不下去了,拍案而起,「你們啊,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我不是故意抬槓,只是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婚姻和獨立並不矛盾啊!」
妹子們帶著一副果敢而無畏的神情,在習以為常的包攬眾人讚美認同的眼光裡,突然吃了釘子,竟無語凝噎。
為了證明我自己,我特意補充了一句:「我已經結婚十年了,兒子都上小學了。」
妹子們的眼神彷彿在說:「你不用帶兒子燒飯做家事陪作業的嗎?怎麼跑出來玩了,這和劇本不大一樣啊……」
「我也有很多的家務事,要逼迫自己照顧好孩子,也要處理很多惱人的關係,這是婚姻的必然,但我還是獨立的。我還是保證自己擁有喜歡做的事,不屈於生活、放棄愛好,還是努力做到每年一到兩次拋夫棄子來一次長途旅行。當然,平時也盡量多地製造互不傷害的活動和約會,是作為一個女人參加,而不是作為一個妻子和媽媽。」
妹子們此刻可能被震碎了。你知道,很多年輕女孩,本身就涉世未深,開化較晚,對這套哲學體系瞭解不多。
妹子說她記下來了,要發到網上去。可惜她沒有問我名字,如果問了,我會說:「請叫我優質中年婦女!」
想像一下,網上「九十後」妹子的「關於婚姻與獨立」的發文獲得了當日最多讚,而這是來自一個最平凡普通不過的中年老母的隨口日常小金句。
我們這屆中年婦女,還有什麼事沒看透?
不存在的。
我們對自己的國際地位是高標準嚴要求的,是不甘任由只剩半個腦袋髮量的中年男代表亞洲的,更不甘讓出沒於免稅店的血拼一族為自己代言,中年婦女們需要自成一派,技壓群雄。
要達到的效果是:表面風平浪靜,不動聲色;仔細一琢磨:哇,厲害,中年婦女水準夠,還加了些細節在裡面……
正所謂:婦女強,則國強。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