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讓人身心生病的時代。
這是一個讓人高度瘋狂的社會。
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發現,全世界有三點五億的人受到憂鬱症所苦,到了二〇二〇年,它將成為身心失能的主要成因。
不僅如此,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在二〇一七年,有將近兩百六十四萬人曾因為精神疾病造成的痛苦,而尋求醫療協助。
憂鬱問題不容忽視,它必須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進行更加完整地了解,而非只著眼於個人層次因素。
讓人益發憂鬱的W型社會
過去對於心理疾病的成因,都當成是生理病變,或者是個人性格上的問題,例如自卑、懦弱、無能、低自尊、完美主義等。往往忽略了,「社會」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影響因素。
現在不僅僅是M型社會,認真說來,根本是W型社會。
平民百姓、中產階級深陷谷底,再怎麼努力爬,都上不去。社會貧富嚴重不均,打開報章雜誌,看著電視新聞,豪宅、名車及奢華旅行,每個人都羨慕著,嚮往著。想要成為有錢人,甚至也會忌妒及推算著,那些有錢人似乎只要靠著祖產,透過投資翻倍再翻倍,不用辛勤賣命地工作,不用一步一腳印,付出自己的時間、體力及腦力,就能快速並且持續地累積財富。
換做是一般人,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工作,時間換金錢,體力換住院,卻是愈工作愈累,而且還愈工作愈窮。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充裕的心力和更多的時間,能夠自我增值與投資。例如學習其他能夠轉換跑道甚至斜槓、跨專業的技能;例如投入運動、持續健身,好維持良好的體力及耐力。更遑論最基本的休息及睡眠時間,那是精神良好的來源。於是,一般人的工作及人生,就是愈來愈灰頭土臉。
持續運轉下,身心壓力的重擔也就愈來愈大了。
為了生存,反墜入惡性循環
當一個人愈窮,就愈需要花時間去賺錢。而當他花更多的時間去賺錢,也就讓身體更疲憊,更沒有時間去做其他的學習規劃。連睡覺吃飯都隨隨便便,累到沾了床就睡,急急忙忙間只能隨意果腹,從早餐到晚餐都吃著超商食物。
在如此高度壓力、時間緊湊及凡事講求效率的社會下,自己下廚烹調的時間都沒有了,哪裡還能有時間,好好地坐下來,跟家人相處呢?多半是家長回到家,孩子已入睡。即便難得有相處時間,要能平心靜氣地交談,分享近況及心事,根本就是童話裡的傳說,教養書裡的神話。
「這次數學段考,怎麼只有考八十九分?」
「這麼簡單的題目,為什麼都學不會?」
「都幾點了,你怎麼功課還沒寫?」
於是,親子關係時常產生衝突。一個只會問成績,一個開口要補習費。親子之前沒有情感的交流,都是數字的交會。持續地日漸疏離,隔閡加深。孩子在學校的近況,還有內在的情緒感受,不是一知半解,而是毫不瞭解。
菁英主義下,資優生的微笑憂鬱
在這樣的社會裡,不只大人很辛苦,孩子也很辛苦。成績導向的升學主義下,父母總在擔心子女跟不上進度,期望孩子最好能超越進度。台灣教改了這麼多年,總是匍匐前進,萬分辛苦,即是因為內心及骨髓裡的精英主義並不曾消退。挖掘天賦,尊重個人興趣發展的思維,只是嘴上說得好聽動人。
在我成長時期的聯考年代,到現在都過了二十年,不斷修改教材內容及考試制度,學生的壓力並沒有減輕,反倒還愈演愈烈。
前陣子,在學校進行心理治療工作時,有位學生成績優異,但卻人際關係疏離。我永遠記得,他是這樣對我說的:「為什麼要交到好朋友呢?我們不是競爭的對手嗎?」
這句話令我意外,也讓我感到心疼及悲哀。不禁想著,究竟是他太世故,還是我太天真了?
孩子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都看得明明白白。
為孩子守護數字以外的美好
成績至上的菁英主義、升學導向的價值觀,讓全數學生都同等辛苦,也讓所有人感受到更深沉的孤獨。因為彼此都是競爭關係,沒有互相支持、協助、合作及團結。同儕之間,彼此是彼此的敵人,當然讓人更加憂鬱和焦慮。
拉姆絲指出,微笑憂鬱症的人,明明心情很低落,卻成功地把憂鬱問題隱藏起來,這類的人很可能會選擇自殺。而他們也經常預期自己會招致失敗,對於可能經驗到尷尬、羞辱的狀況,格外地敏感。
除了重度憂鬱症的族群,其實世界上,甚至你我周遭,有很多人都是面帶微笑,卻讓人完全偵測不到背後的自殺危險訊號。這樣的微笑憂鬱的族群,需要有人幫助,也需要更早被看到。
我很喜歡世界經典名著《小王子》裡面的一段:大人總愛數字,告訴他數字以外的事情,他們不了解,也不在乎。
我想,這是所有學生心裡都會有的聲音,那裡面有著渴望被大人瞭解的期待。希望我們能在乎並看見,更多數字以外的美好和精采。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