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歲周珮筠由台北市永春站附近的老公寓走下來,都採獨門「倒退嚕」姿勢。「我倒著走七、八年啦,膝蓋不好,習慣了。」所以她盡量少出門。有次腳扭傷,「兒子背我下樓,我體重又『不普通』,真的嚇死寶寶了。」她幽默自嘲,上樓換另個兒子背。
台北石牌的王老闆每周都請搬家工人上五樓公寓,將噸位不輕的太太抬下樓,送醫洗腎。太太辛苦,工人也是,幸好王老闆就是整棟樓的房東,不用懇求各家同意,增建電梯他說了算。
推開新北永和區透天厝一樓的玻璃門,躺在客廳單人床上的洪老太太隨即映入記者眼簾。九十多歲的她十幾年前因膝關節退化開刀,術後再沒能爬樓梯,從此「客廳即臥室」,隱私及尊嚴成為有點奢侈的事。
●行動難題 擔架抬就醫 常常在上演
人老了,住一輩子的房子可能不再適合老衰晚年;但等到察覺,往往太遲。根據內政部去年統計,全國近四十三萬老人居住在無電梯公寓,雙北最多。新北成長速度驚人,困老人數一年由十四萬增為廿萬;北市略減三千,以十六萬次之;其他四都皆不到兩萬。
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這與台北、新北的房價差距有關:只要將台北市老公寓出租,就能支付遷居新北電梯大樓的租金,解決長輩行動難題。
台北市大同區老師里的高齡人口近兩成,里長許宮銘說,曾有老人昏倒家中,但樓梯太窄,最後消防隊拿擔架把長輩搬下來,「這不是個案,而是常態」。
●租屋換房 獨居多風險 老被拒門外
崔媽媽基金會秘書長呂秉怡說,他們曾考慮發展「搬人」服務,但這比搬家技術門檻還高,老人家脆弱,撞不得更摔不得。即使老人「下不來」需求很大,仍無法貿然搶進。但老屋困老人如何解決?一言以蔽之,都更、換屋、租屋、社會住宅,都各有難處。
呂秉怡說,老公寓增設電梯的住戶整合很困難,更別說都更了。那麼換房?房價太高;租房呢?租屋市場對老人很不友善,一是較差房子才放到租屋市場,老公寓也不適合長者。再者,房東不喜歡年長房客。呂秉怡感嘆,「四十五歲就不受歡迎了」。許多房東認為,獨居老房客有「孤獨死」風險,怕房子變凶宅。台灣的「住宅法」卻未對「年齡歧視」有所規範。
●寄望社宅 怕政府跳票 又怕搶不到
最後一個方案,就是寄望社會住宅。台大社工系教授楊培珊說,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喊出興建廿萬戶社宅,現已第二任,極可能跳票。但就算兌現也還是不夠,因為老年人口約三百八十萬人;困居老公寓的就有四十三萬人,都還要跟青年、十六項特殊族群競爭,真的杯水車薪。
呂秉怡認為,全面普查困居老宅的長輩人數,再移居社宅,「原本的老公寓就交由政府『包租代管』」,是目前較可行的解套之道。呂秉怡說,這需要大力宣導,否則長輩只是使出「忍耐」大法,想著「別給子女添麻煩」,等著大去之期到來。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