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體檢行的正義」提出高齡者常礙於行人號誌秒數不足,難以過完馬路,甚至因此害怕出門。交通部長賀陳旦表示,高齡者難以過完整條馬路,除了秒數、路寬,轉彎車未禮讓行人也是一大因素,短期會與警政署協調,在醫院、安養中心等老人家出入頻繁之處,加強路口錄影取締未禮讓行人的見警率,中長期則推動協調警政固定式攝影機,也能執法取締車不讓人。
尊重行人 你也會變老
賀陳旦表示,過去設計道路多是講求效率,但面對高齡者穿越馬路更需要以人本元素訂定規範,包含行人號誌、增設停等區,他更擔心的是轉彎車,即使沒撞到,轉彎車逼近的態勢、猛然的煞車,都會讓老人家在過馬路時備感威脅。
賀陳旦表示,近來國道警察執勤發生多起傷亡,警政署也盼能透過科技執法取代人力取締,他也將與警政署討論使用固定式警政攝影機協助執法,在老人家出入頻繁處試辦,也可作為講習訓練時畫面,提醒用路人「你不經意的行為,會使你老的時候也備感威脅」,讓車輛與行人能互相尊重。
交通部道安委員會今天邀集公路總局、營建署、雙北及桃園市開會,盼能透過道路工程及號誌,以及道路設計改進方式提出方案。立委鄭寶清今天也將於立院提案,要求交通部在路幅較寬路口,參考國外「兩段式穿越」設計,並擇路段示範,透過安全島、號誌區隔轉彎車與行人。
科技執法 只能是輔助
對此,警政署表示,目前就法制面,路口監視器是以「治安」為設置目的,蒐集影像作為交通違規執法之用,恐與各縣市政府訂定之地方自治條例規範不合;技術面則是現行路口監視器鏡頭數量、畫素等,建置時都不是以「交通執法」需求所設置。
立委李昆澤提醒,「科技執法只是輔助,不是主體」,保障行人通行仍需透過檢討公共運輸、延長小綠人秒數等作為,不能讓電腦掌握每個民眾的資料。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