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班時間,拉著行李的旅客與通勤通學族,在台北車站不同的樓層、運具間移動。捷運、高鐵列車到站,站在排隊線上的旅客依序上車,時間一到,列車關門、出發。但同樣的場景換到台鐵,月台雖畫有排隊線,卻不見有人依序排隊。列車到站,旅客像迴紋針遇上磁鐵般,全湧到車門前,不論下車或是上車的人,全都像打了一場仗。
這幾年,隨著公共運輸普及,民眾已逐漸養成排隊搭車的文化,但似乎台鐵仍是排隊文化的「化外之地」。台鐵二○一五年委託成大調查誤點原因,半年內誤點二二○二四次,其中七一六四次是乘客過多或動作太慢,占比逾三成,高居誤點原因第一。甚至有台鐵官員私下說,「台鐵乘客水準參差不齊,無法像高鐵或北捷乘客好好排隊。」
事實上真是如此嗎?為何橘化為枳?專家指出台鐵兩大盲點。第一,列車靠站根本停不準,旅客無所適從;第二,台鐵從未明確指引動線,當然無法建立排隊文化。
乘客都想早點上車也願意排隊,卻沒人知道車門會停在哪裡,列車進站時只能追著車門跑,不只拉長列車停等時間,更增加掉落月台風險。台鐵十大誤點列車,不少是尖峰時間增延停靠時分,最後累積的誤點能量驚人。
排隊線不準 車廂難停準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任恆毅指出,台鐵從未創造可讓乘客依序排隊的環境,「讓乘客排隊,第一堂課就是列車要停準。」任恆毅指出,司機員的技術與排隊線的畫設是兩大關鍵,每種列車煞車系統不同,司機員必須熟悉相應的停靠技術。而有些月台排隊線間距不精準,就算首節車廂停準,後面車廂也統統不準,「簡直惡搞」。排隊線長期形同虛設,乘客自然不當一回事。
日本用巧思 引乘客排隊
排隊文化無法建立,台鐵另一個萬年理由是「車種複雜且長短不一,排隊線太難畫」。資深鐵道專家、台師大地理系教授洪致文不以為然,指日本列車比台鐵更複雜,但幾十年前就以各種方式成功引導乘客排隊,「台鐵要不要做而已」。
洪致文舉例,日本會在月台畫通勤車排隊標誌,並高掛對號車排隊標誌,乘客一目了然,排隊線不會「打架」。至於台鐵區間車編組有八或四節之分,解決之道是統一成八節,或透過電子看板提示下一列是幾節,乘客自然知道如何排隊。
濫用人情味 拖垮準點率
台鐵最引以為傲的「人情味」,也是拖垮準點率的沉重包袱。一名台鐵員工說,曾搭乘板橋往新竹的直達車,有四名婦人搭錯車,拜託列車長讓他們在桃園下車,最後列車真的臨時停靠桃園,他瞠目結舌,批評台鐵濫用人情味、毫無原則,「乾脆以後不用制定時刻表」。
一名司機員就透露,車站會把他已開動的車緊急喊「阿卡」(日文「あか」紅色,代表號誌險阻,要司機停車)再度開門給旅客上車。接車時晚了幾分鐘,他努力趕回準點,下一站值班站長跟車長聊天或等旅客,車開出又慢分了;調度員打錯路線,等轉好線,車發出一定晚五分了。他以為自己運氣不好,跟同事聊天才知道這狀況很常見。
台鐵表示,全台有六十九站畫排隊線,台北車站多數旅客會在排隊線乘車,但車種車門位置不同,仍有無法對齊情形。
看「解鎖台鐵誤點之謎」完整報導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