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結婚了嗎?」「既然不合法,為什麼要結婚?」
與另一半「早餐人」互許終身三年多,同志作家陳雪時常面臨這些讓她不知所措的問題。儘管臉書及實體出版的「人妻日記」獲得許多的鼓勵與祝福,但揭開故事美麗的糖衣,她說,如果台灣社會真正平等對待同志,「沒有人會覺得我跟早餐人的故事有什麼特別。」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小心,歧視!」舉辦「歧視轟趴」,昨天邀請陳雪及導演陳俊志對談「性/別歧視」。陳雪說,在每場簽書會,那麼多拉子伴侶要來尋求認同,卻必須戴著口罩,拍照時要用她的新書遮臉,為什麼怕曝光,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仍有嚴重歧視。
喜歡自稱「琪姊」的同志導演陳俊志說,對抗歧視最重要的就是「行動」,例如台灣同志大遊行已經舉辦了十屆,今年共有六萬五千人走上街頭。他說,若台灣能平等對待每一個人,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選擇抗議?
陳雪也說,常有人問她,「為什麼不到同志婚姻合法的國度結婚?」她說,對她跟早餐人而言,三年前風雨夜在民宿的牽手盟誓代表兩人已確定彼此,婚姻形式不是那麼重要;但她在意的是,「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結婚,有些人卻不行?」合法結婚是基本人權。
陳雪說,她有位非常T的女同志朋友,近日要結婚了,對象是一位跨性者,已由男變女,「她們婚姻是合法的,是可去登記的」,但她跟早餐人卻不行。
陳俊志不改運動性格,當場批評媒體對愛滋、同志、學運議題不夠敏感。他說,談歧視要穿透個人層次,直視制度問題。經十多年同志運動,年輕同志不用再經歷他在《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書中描述的出櫃慘痛經歷,他與陳雪面對歧視「身經百戰」,仍要繼續戰鬥。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