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權 小心歧視 性別歧視
♂♂‧♀♀…愛男、愛女 都是真愛
  • 標準
  • sdg

♂♂‧♀♀…愛男、愛女 都是真愛

2019-09-23 聯合報/本報記者何定照

藝人朱慧珍從沒想像過,社會反同志的壓力有多大,直到愛女朱安婕跳樓身亡。心碎的母親揮舞彩虹旗,為女兒出櫃,這是女兒生前沒完成的。玫瑰少年 走在街頭被罵娘

569253.jpg.jpg

事發後一個月,朱慧珍每天不停責問自己,是給女兒的信心不夠嗎?但明明不久前,她才跟女兒說要買層房子給她和伴侶,還建議她們生小孩。

被貼標籤 早就磨得像刺蝟

朱安婕是多麼陽光的T。早在女兒國中時,朱慧珍就接受女兒的性傾向。朱安婕十八歲時,朱慧珍買兩箱紅酒慶祝,告訴女兒:「愛男人或女人都可以,但一定要真的去愛。」

朱安婕在同志生涯受的苦,朱慧珍不是不知道。從保守的年代,單親媽媽朱慧珍就和「私生女」嘗遍歧視滋味。「我們被貼滿標籤,早就被磨得像刺蝟,多個『同志』、『同志媽媽』標籤又何妨?」

第十屆的同志大遊行才剛落幕,但並非同志處境都像遊行那樣的歡樂嘉年華。即使年輕世代對同志的包容度漸高,但還是有人得在社會歧視與家庭不諒解中,為自己找到生存縫隙。

醫師升等 歷前無例辦投票

早享文名的醫師作家陳克華對職場的「恐同症」有切身之痛。身處白色巨塔,正是同志歧視嚴重的行業。多年前他從住院醫師升主治醫師前夕,科裡史無前例舉辦投票,高層不斷強調他沒女友,暗示他「不正常」,最後陳克華得了零票。多年後陳克華出櫃,再次嘗盡人情冷暖。許多同事說他有勇氣,但更多同事當他不存在。

「友善台灣聯盟」調查台灣同志處境,發現逾九成受訪者曾遭語言暴力,近三成曾因遭歧視想自殺。十二年前疑遭霸凌而死的國中生葉永鋕,去年因個性陰柔遭嘲弄而自殺的國一男生楊同學,都是男女二分性別霸權下的受害者。

569254.jpg.jpg

廿二歲的同志諮詢熱線義工「倫倫」,典型玫瑰少年氣質,從小遭嘲笑,東西常被偷或弄壞,在廁所有人作勢要潑他鹽酸。他自殘數十次,直到進了大學,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然而,異樣眼光仍是傷人。走在街頭,小學生忽然罵他「娘娘腔」;陌生歐巴桑也湊過來說:「你真的很娘耶。」陌生人的恣意批評,只因他「看起來」不像他們對男人的期待?

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賴友梅說,台灣崇尚統一化、標準化,「你不符合常模,就會惹麻煩」。

一位女高中生從小就不愛穿裙裝,媽媽要求學校依照「性別平等教育法」讓她穿長褲上學。但校方堅持要女學生到精神科就診,證明有「性別認同障礙」才行。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吳易澄指出,「我們不需要透過任何規定來規範人的性別與身體,無論是教育,乃至於是醫療。」

陰剛陽柔 都該享天賦人權

朱安婕走前不久,才結實擁抱了媽媽。朱慧珍難忘那個擁抱:「那是一個男人的、很有擔當的擁抱…」誰知沒多久,那個擁抱的主人,鬆手跳了樓。

如果,這個社會從不歧視同志,身為同志或同志親友從不構成壓力,多少同志可免於早逝悲劇?朱慧珍期待,經由反歧視教育,社會能更接受同志。

「尊重、並且正面看待人的多元價值」,是台灣性別平等運動不變的目標,不論在性/別光譜上,一個人如何認同、如何妝扮自己,是陰柔、是陽剛,都應享有他人的尊重。

給予他們平等的權利,就像人人能享用的陽光、空氣、水。

569255.gif.jpg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