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數位台灣 數位資本主義
Appier獨董簡立峰:發展本土數據事業
  • 標準
  • sdg

Appier獨董簡立峰:發展本土數據事業

2021-08-23 經濟日報/新聞部

新經濟發展至今,形成了數據經濟,更被稱為新時代的石油,但當數據巨頭取得橫跨國際的數據產業時,台灣的政策能否保障本地用戶的數據安全?Appier獨立董事、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有網路以來就有數據,email、聊天室是典型的例子。但台灣必須思考有哪些數據必須自己掌握,台灣不能沒有自己的數據事業。

他舉例,為了保障經濟發展,電商就有需要,因為雖然有全球電商平台,但本地如果沒有足夠強的電商,本地產業會慢慢消失,因為全球平台上,看不見地方產業。消費如果都倚賴全球市場,就不會再有小眾、沒有所謂的「小農市集」存在了,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台灣即使倚賴國際貿易,也要重視本土電商,否則,將失去本土特色。

他認為,立法保護數據是重要的,但就像歐盟訂定了GDPR(一般資料保護規範),結果對歐洲新創衝擊最大,歐洲新創都要先通過GDPR才能對外收集資料,而各地企業要與歐盟做生意,也要通過GDPR,相對的就讓收集數據有了一些影響。

簡立峰樂觀的認為,社會不可能只有大平台,新創永遠都會在,就像現在網路傾向不准Google、臉書使用cookie、保障消費者隱私,這顯示以前cookie 完全不設防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家也重視個人數位足跡的重要性,全世界朝向隱私權與使用方便的平台,會是良性發展。未來對大平台業者來說,取得數據可能不是那麼自由,會有一個新的標準,比方說幾天內就會失效或自動刪除,且不可逆,在資料庫裡也會主動移除。這種設計反而會讓市占越大的企業取得成本越大,但也是資料必須付費的概念。

他提醒政府,在全球運籌比例中,台灣其實可以影響的經濟範圍小,如果台灣修訂過度嚴格的法令,可能讓大平台退出台灣。所以即使要立法保障台灣的數據產業,或是規管國際的數位巨頭,立法也有輕重緩急,例如先選產業影響比較大的先去做。

他指出,台灣過去的相關法令中,都會注重大型、重要的產業,例如公平交易法會保護晶片產業,會對高通採取強硬的態度,但台灣資料經濟不夠大,所以政府對保護資料的動作不夠快。

簡立峰說,與其管理國際巨頭,其實數位領土沒有絕對的邊界,永遠有擴張的機會,例如台灣在Podcast產業可能發展另一塊領域,「數位領土是多維度的」,在某個區塊有影響力,也是可以擴大的領土,台灣可以關注「數位GDP」的概念,例如將來成立數位發展部,可以考慮注意數據服務的領域,這也是數位領土的發展。實體的領土是重視邊界的管轄權,但數位領土重視的是影響力,如果沒有影響力,「數位領土」上沒有民眾,就更沒有力量,當前台灣數位經濟業者很小、占GDP太少,但政府如果不注意,永遠都會太小。他認為,數位國土是浮動的,隨時在創新、長大,政府的投資還是必要的。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