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ing moms在居家工作與停課不停學的雙重夾擊下是看不到光的。
我覺得對當老闆、當主管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一個命題就是:遠距工作和居家工作完全是兩回事。
遠距工作由來已久,我們最常見的「原型」就是經常出差的機動型員工或區域主管。他們不管到台北、香港、上海、東京、洛杉磯、紐約、倫敦當地都有辦公室和會議室。除此之外,飯店和機場貴賓室也算是良好的替代環境。
還有一種原型是自雇者,他們可以選擇在自家、工作室、咖啡廳、海灘打造他們的工作環境。
不可忽略的是,一個能發揮生產力的環境必有其成本。
要求員工維持原本的生產力並不合理
從我自己創業的經驗來說,一個六人團隊需要的硬體支出就是67萬,不管你雇用的是怎樣的六個人,會做事也好、要人帶也好,每個人每個月都需要公司投資9300元。
而居家工作對誰是硬傷?
對單身工作者來說,居家工作有更多彈性、更少干擾,還能省下通勤時間。不但可以維持原本的生產力,還有時間線上進修。
因疫情居家辦工,衝擊最大的絕對是媽媽,她們的家不再是家,而是臨時辦公室、臨時教室、臨時隔離所和家人相處共享的空間。
Working Moms必須同時上班、輔助教學、育兒和防疫
去年一整年,討論居家工作如何逼死職業婦女的研究報告太多了。LeanIn.org and McKinsey & Company發表〈2020職場女性報告〉,調查全美國超過300間企業逾4萬名員工,當中有基層工作者也有企業高層,結果發現居家工作的媽媽比居家工作的爸爸負擔更多的勞務,而且更感焦慮。
《過勞族的夢想:數位時代下的生活、工作與教養》(作者暫譯),是由南加大教授Christine Beckman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Melissa Mazmanian合著,書中提到三個迷思:
・理想員工在工作時心無旁騖
・理想家長把家人擺在第一位
・理想的人會維持均衡的飲食與規律的運動
「要達成其中一種就已經不可能了,要達成三種根本荒謬。」Mazmanian在接受訪談時表示。然而這三項迷思牢牢捆綁著女性,再加上原有工作結構因居家避疫而崩潰,Working moms因此成為疫情期間最痛苦的一群人。
這與職業婦女個人的工作能力無關。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VOX等國際媒體都指出,疫情會逼「一個世代的職業婦女離開職場」。
在美國的疫情期間,勞動參與下降最多的族群就是0-10歲小孩的媽媽。資方可能會去思考人事部署,在三個月之內把沒有家累的人提拔到媽媽們的位置。
但,逼走一世代的媽媽對大環境並沒有好處。
投入職場的媽媽能讓一整個經濟體的產業升級。如果你的主管覺得「想辦法搞定你的家務事,不要影響到我們。」
這樣的人真的能夠帶領你在職場發揮價值、體驗成就感嗎?相信你會有更好的選擇。
本文作者為專業口筆譯員、Girls in Tech Taiwan會長,具多次創業經驗,曾至美國矽谷參與新創募資,特授權本社轉載。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